数据模型: 层次模型 网状模型 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 二位关系: 表:row,column(行.列) 核心 索引:index 视图:view
SQL接口: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 相当于shell命令行(接口);也提供了编程功能 不同厂家的DB产品接口有所不同,所以产生了标准化; ANSI:SQL标准,SQL-86, SQL-89, SQL-92, SQL-99, SQL-03, ...(每一个标准还有等级,完全遵守则性能下降) DDL类语言:数据定义语言Data Defined Language CREATE, ALTER, DROP DML类语言:数据操纵语言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 INSERT, DELETE, UPDATE, SELECT 编程接口:选择、循环; SQL代码: 存储过程:procedure 无返回值 存储函数:function 有返回值 触发器:trigger 事件调度器:event scheduler MySQL:单进程,多线程 用户连接:通过线程来实现; 线程池: 用户的权限: 用户:用户和密码: 权限级别:管理类.数据库级别.表.字段 DBMS: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数据库管理系统 RDBMS:Relational 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事务(Transaction):组织多个操作为一个整体,要么全部都执行,要么全部都不执行; “回滚”, rollback 一个存储系统是否支持事务,测试标准: ACID: A:原子性;几个操作是否能组织成一体 C:一致性;数据库一定是从一个一致状态转化成另一个一致状态.数据变化前和变化后的结果是一致的 (比如转账) I:隔离性;事物之间是隔离的(隔离级别.比如:一个数据不能同时改变.必须保证操作同一数据的两个事物不能同时进行) D:持久性;只要事物完成则必须是持久的(系统就算异步写入.崩溃后也应该保证正确) 补充材料:RDMBS设计范式基础概念
设计关系数据库时,遵从不同的规范要求,设计出合理的关系型数据库,这些不同的规范要求被称为不同的范式,各种范式呈递次规范,越高的范式数据库冗余越小。
目前关系数据库有六种范式: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巴德斯科范式(BCNF)、第四范式(4NF)和第五范式(5NF,又称完美范式)。满足最低要求的范式是第一范式(1NF)。在第一范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更多规范要求的称为第二范式(2NF),其余范式以次类推。一般说来,数据库只需满足第三范式(3NF)就行了。
(1) 第一范式(1NF)
所谓第一范式(1NF)是指在关系模型中,对域添加的一个规范要求,所有的域都应该是原子性的,即数据库表的每一列都是不可分割的原子数据项,而不能是集合,数组,记录等非原子数据项。即实体中的某个属性有多个值时,必须拆分为不同的属性。在符合第一范式(1NF)表中的每个域值只能是实体的一个属性或一个属性的一部分。简而言之,第一范式就是无重复的域。
说明:在任何一个关系数据库中,第一范式(1NF)是对关系模式的设计基本要求,一般设计中都必须满足第一范式(1NF)。不过有些关系模型中突破了1NF的限制,这种称为非1NF的关系模型。换句话说,是否必须满足1NF的最低要求,主要依赖于所使用的关系模型。
(2) 第二范式(2NF)
第二范式(2NF)是在第一范式(1NF)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即满足第二范式(2NF)必须先满足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要求数据库表中的每个实例或记录必须可以被唯一地区分。选取一个能区分每个实体的属性或属性组,作为实体的唯一标识。
第二范式(2NF)要求实体的属性完全依赖于主关键字。所谓完全依赖是指不能存在仅依赖主关键字一部分的属性,如果存在,那么这个属性和主关键字的这一部分应该分离出来形成一个新的实体,新实体与原实体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为实现区分通常需要为表加上一个列,以存储各个实例的唯一标识。简而言之,第二范式就是在第一范式的基础上属性完全依赖于主键。
(3) 第三范式(3NF)
第三范式(3NF)是第二范式(2NF)的一个子集,即满足第三范式(3NF)必须满足第二范式(2NF)。简而言之,第三范式(3NF)要求一个关系中不能包含已在其它关系已包含的非主关键字信息。简而言之,第三范式就是属性不依赖于其它非主属性,也就是在满足2NF的基础上,任何非主属性不得传递依赖于主属性。
数据库:数据集合 表:为了满足范式设计要求,将一个数据集分拆为多个;
约束:constraint,向数据表插入的数据要遵守的限制规则; 主键:一个或多个字段的组合,填入主键中的数据,必须不同于已存在的数据;不能为空; 外键:一个表中某字段中能插入的数据,取决于另外一张表的主键中的数据; 惟一键:一个或多个字段的组合,填入惟一键中的数据,必须不同于已存在的数据;可以为空; 检查性约束:取决于表达式的要求;
索引:将表中的某一个或某些字段抽取出来,单独将其组织一个独特的数据结构中; 常用的索引类型: 树型: hash:
注意:有助于读请求,但不利于写请求;
关系运算: 选择:挑选出符合条件的行; 投影:挑选出符合需要的列; 连接:将多张表关联起来;
数据抽象: 物理层:决定数据的存储格式,即如何将数据组织成为物理文件; 逻辑层:描述DB存储什么数据,以及数据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视图层:描述DB中的部分数据;(不同用户只能看到部分数据)
关系模型的分类: 关系模型 实体-关系模型 基于对象的关系模型 半结构化关系模型 |